期货炒股十大平台
配资一流股票配资网站 国际美妆巨头“水土不服”“口红效应”失灵?
全球美妆行业的两大巨头雅诗兰黛和欧莱雅在华业绩均出现下滑配资一流股票配资网站。
近日,雅诗兰黛集团(EL.US)公布了2025财年第二季度(2024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业绩报告,公司单季度亏损约43亿元,其中,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业绩下滑明显。公开消息显示,雅诗兰黛宣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重组计划”,裁员5800至7000人。
而在中国市场承压的不止雅诗兰黛一家。根据最新财报,欧莱雅2024年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6%,而北亚地区销售额下滑,中国大陆的美妆市场呈负增长。不过,欧莱雅方面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我们一直都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接下来也会有一些针对中国市场的举措宣布。”
实际上,此前中国市场一直被众多国际化妆品牌视为业绩增长引擎,尤其是高端化妆品市场一直被国际品牌牢牢占据。如今,随着国货品牌的崛起,消费者需求分化、渠道生态重构,在韩妆逐渐淡出中国市场之后,其余国际美妆巨头或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在华业绩承压
巨头们在中国市场业绩下滑,或也源于行业整体还处于恢复期。
国际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光环或正在削减。近日,雅诗兰黛集团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2024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财报。财报显示,该集团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销售额40.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1亿元,同比下降6%;归母净利润录得亏损,亏损金额达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
分区域来看,报告期内,雅诗兰黛集团在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以及亚太市场的净销售额均出现下滑。其中,美洲市场的净销售同比下降2%至12.23亿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净销售额为14.94亿美元,同比减少6%;亚太市场的净销售额同比减少11%至12.87亿美元。
雅诗兰黛集团表示,主要受到亚太市场充满挑战的零售环境以及亚洲旅游零售业务的影响,导致了雅诗兰黛、海蓝之谜品牌净销售额的下滑。
面对业绩增长失速,该集团宣布开启“史上最大规模的运营变革”,其中包括重组计划、优化运营模式等措施,并计划再次加大力度服务中国市场。根据公开信息,此次战略雅诗兰黛预计裁减5800至7000个工作岗位,这也是该公司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
另一国际美妆巨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同样出现业绩下滑。欧莱雅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该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5.1%至434.8亿欧元;营业利润为86.88亿欧元,同比增长约6.7%。不过,分地区来看,作为曾经的增长引擎,中国所在的北亚区成为欧莱雅集团几大市场中唯一下滑的市场,全年销售额收缩,同比下降3.2%,合并下降3.4%。
对此,欧莱雅方面表示,受到部分细分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中国大陆的美妆市场呈负增长。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下,欧莱雅仍展现了其韧性,销售额出现了较低的个位数下降。日本市场充满活力,欧莱雅集团成功超越市场平均水平。鉴于旅游零售业务零售额依然承压,尤其在中国海南,该业务的重点为确保健康的库存水平。
巨头们在中国市场业绩下滑,或也源于行业整体还处于恢复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化妆品零售额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2024年1—12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4357亿元,同比下滑1.1%。
上海悦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云虎认为,欧莱雅和雅诗兰黛等国际大牌曾凭借高端定位与百货专柜、免税渠道的垄断优势占据市场,但如今,在更具备价格优势的电商平台冲击下,消费者对免税渠道的需求正在下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绩。
“消费者对于美妆产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再盲目追求大品牌。国货品牌崛起正是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需求。国际巨头在华业绩的下滑,反映了中国市场正在从“品牌霸权”向“用户主权”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的声音越来越被重视,品牌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这种转型不仅是对国际美妆品牌的挑战,也是对整个美妆行业的重新洗牌。”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告诉记者。
“口红效应”转移
国货美妆不断崛起,在流量红利、技术升级、品牌升维等驱动下获得亮眼业绩。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整体经济形势严峻,但口红销量却逆势上升。而在今天,整体来看,2024年化妆品类零售总额同比下滑1.1%。多个国际巨头在华业绩承压。“口红效应”这一现象似乎在中国市场失灵?
“不是失灵而是转移。”白云虎认为,准确地说“口红效应”是转移到国货美妆品牌身上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在国货美妆上消费。其次,中国的化妆品市场零售总额出现下滑,不是中国消费用户在减少,而是行业价格的下降。有相关行业报告指出,行业价格下降趋势贯穿2024年前三季度。
此前,中国香妆协会产业研究中心联合相关机构的调研显示,按地区划分,以线上交易额TOP1000品牌为样本数据,2024年本土化妆品品牌交易额占比为55.2%,同比增加2.9%。
近年,国货美妆不断崛起,在流量红利、技术升级、品牌升维等驱动下获得亮眼业绩。例如,珀莱雅最新财报业绩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9.66亿元,同比增长32.72%;归母净利润为9.99亿元,同比增长33.95%。2024年“双11”,韩束、薇诺娜、珀莱雅、可复美等品牌交易额成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长。
在直播电商的冲击下,美妆渠道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原本在专柜以及免税等渠道占据霸主地位多年的国际品牌逐渐转变,可以看到,不管是雅诗兰黛还是欧莱雅均开启直播带货模式。不过,直播带货一大特点就是价格相对便宜,一直走中高端路线的国际品牌显然在该赛道是有压力的。此前欧莱雅就曾因为直播间“破价”而引发舆论。
白云虎表示,中国市场目前很多营销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对定位在中高端的国际品牌的品牌价值、形象以及价格力都有一定的伤害。比如在国内市场,国际巨头的中端品牌想要加大力度与国货品牌竞争进行直播带货,价格竞争是避不开的。但对于国际品牌来讲,一旦价格体系崩塌,品牌价值和形象受到影响,损害的可能是在全球市场的号召力。
改变策略竞逐中国市场
在国货崛起之时,国产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不断抢占中低端市场。
对于国际美妆巨头来说,中国市场依旧是极具潜力的大市场。不过,在加码中国市场时,国际巨头正在不断改变在华策略。记者梳理发现,深挖本土概念,跟中国本土资源结合,以及铺设新的品类抢占新市场,正成为国际巨头们新的“中国方案”。
在国货崛起之时,国产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不断抢占中低端市场,国际品牌也不断淘汰一些中低端品牌。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中,欧莱雅多个中低端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包括平价彩妆品牌NYX、纯净护肤品牌TAKAMI、面膜品牌美即等。
与此同时,香水香氛赛道成为国际品牌纷纷在中国市场押注的重要标的。雅诗兰黛上述财报显示,集团旗下四大业务部门中,仅香水业务的净销售额实现了小幅增长,其净销售额为7.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95亿元),同比增长1%。
2023年年底,雅诗兰黛集团旗下投资公司NewIncubationVentures(NIV)对某中国香水品牌进行千万元的战略投资。另一家巨头欧莱雅同样在中国市场重仓香水香氛赛道。欧莱雅集团旗下香水品牌AtelierCo-logne欧珑已在中国开设了八家店。此外,2022年10月,欧莱雅投资了中国高端沙龙香氛品牌闻献;2024年年初,欧莱雅宣布投资中国本土高端香水香氛品牌观夏Tosummer。
“参考日韩以及全球各个成熟市场,美妆品牌的发展路径基本都是先由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国内品牌逐渐成长直至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品牌的崛起一定是跟中国文化、中国成分有关配资一流股票配资网站,如果一味地跟在西方品牌后面将永远无法获得核心的竞争力,要用中国文化塑造品牌价值,中国成分提升品质,以及数字化运用。未来AI大发展将会极大地推动更多的具备中国成分和中国特色的国货品牌成长。”白云虎说。
上一篇:个股期权杠杆 2月14日基金净值:上银聚恒益一年定开债发起最新净值1.0086,跌0.11%
下一篇:没有了